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板打蜡

魏建军的危言敬畏与新能源车的生死拷问?

发布日期:2025-05-27 23:34:12 浏览:37375

题要: 一个能直面“我们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家,比高喊“遥遥领先”的赌徒更值得敬畏。

作者|华祥名

一场直播掀翻行业的“遮羞布”,正在网上持续被掀起。

2025年5月23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间点燃了一枚“舆论核弹”:“汽车行业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没爆而已!”他扬言愿自掏腰包为全行业审计,撕开资本狂欢下的财务黑幕。

次日,某新势力车企股价暴跌15%,供应链恐慌性抛售蔓延,一场行业信任危机悄然爆发。

这场风暴的中心,恰是中国新能源车市的虚无现实:

一边是渗透率突破50%、出口量全球第一的“高光叙事”,另一边是利润率跌破4%、二手车残值率腰斩的“至暗时刻”。

当“价格战”卷走最后一丝利润,当“PPT造车”沦为资本游戏,魏建军的怒吼,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行业觉醒的号角?

1、

“每卖一辆车亏8万,却敢融资百亿扩张”——魏建军口中的“恒大模式”,正在新能源赛道疯狂复制。威马汽车三年亏损183亿元后破产,高合汽车退场留下18亿元供应商坏账,某汽车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7.45%,现金流缺口达17亿元……

这些数据背后,是资本催熟的“烧钱—融资—再烧钱”死亡螺旋。

更触目惊心的是财务造假:某车企虚增销量骗取补贴,导致“零公里二手车”堆积成山;续航1200公里的宣传海报背后,实际续航仅600公里;关联交易虚构订单美化报表……这些操作与恒大地产“明股实债”“表外负债”的财技如出一辙。

“标1200公里实际跑600公里”——魏建军炮轰的续航虚标,已成行业潜规则。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31%的新能源车CLTC续航与实际温差超20%,部分车型低温缩水达45%。更隐秘的是“芯片减配”:某新势力品牌被曝自动驾驶芯片从Orin X降级为Jetson TX2,算力缩水80%却仍宣传“L4级智驾”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31%的新能源车CLTC续航与实际温差超20%,部分车型低温缩水达45%。更隐秘的是“芯片减配”:某新势力品牌被曝自动驾驶芯片从Orin X降级为Jetson TX2,算力缩水80%却仍宣传“L4级智驾”。这种“参数通胀”的背后,是资本催熟与技术沉淀的失衡。

这种“参数通胀”的背后,是资本催熟与技术沉淀的失衡——2024年新能源赛道融资超5000亿元,但研发费用率超10%的企业不足三成。魏建军直言:“市值炒作取代技术研发,这是对中国制造的侮辱!”

就在这场光与影的交错中,魏建军那句“中国电动车质量逊色于日本,核心技术仍依赖美国”的论断,如同棱镜般折射出新能源狂飙时代的复杂光谱:一边是“全球60%市场份额”的宏大叙事,一边是“每辆电车利润仅比亚迪1/3”的残酷现实。

“我们的电池发明于美国,发展于日韩,芯片命脉捏在硅谷手里”——魏建军的直言,撕开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华丽外衣。

数据印证了这一焦虑:2024年国产新能源车平均国产化率92%,但IGBT芯片进口依赖度仍达47%,高端车规MCU芯片90%需海外采购。即便如比亚迪这般垂直整合巨头,其碳化硅模块仍依赖英飞凌授权。这种“组装式创新”的代价清晰可见:2024年国产电动车平均毛利率18.7%,比特斯拉低9.3个百分点。

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显示,国产新能源车5年残值率平均比日系混动低15%~20%,电池衰减引发的二手车估值塌陷尤为突出。但吊诡的是,在J.D. Power 2025年中国新车质量报告中,国产车智能座舱故障率却是日系车的3倍。这场“耐久性”与“智能化”的错位竞争,暴露了产业升级的深层矛盾:当中国企业用“软件定义汽车”颠覆传统时,却可能在新赛道复制“油改电”式的粗放生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部分车企的研发投入堪称讽刺:2021—2023年研发费用率仅3.27%,远低于行业5%的基准线。90件专利中仅13件为发明专利,85.6%为“注水”的实用新型专利。长城汽车虽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专利授权量居首,却因拒绝跟风炒作反被资本冷落,折射出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生态。

2、

“二十二万的车降到十二万,拿什么保证质量?”魏建军的质问直击行业痛点。某新势力为压缩成本,将全铝车身改为钢铝混合,重量增加23%;另一车企使用非车规级芯片,导致车机系统故障率飙升300%。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31%的新能源车存在关键零部件偷工减料。

品牌退场潮下,车主沦为“工业孤儿”。深圳某“僵尸车坟场”堆积300辆废弃电车,2000吨锂电池成环保炸弹,治理成本最终转嫁社会。魏建军呼吁:“汽车不是快消品,企业退场不能是消费者权益的终点!”

种种对基本盘的漠视,恰是虚假繁荣的缩影——当企业沉迷于资本市场“画饼”,产品质量与用户信任早已被抛诸脑后。

“60%渗透率≠60%真实需求”——这句在车企内部流传的警示,揭示了市场虚火。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私人消费占比首次跌破70%,网约车、公务采购等B端订单激增。更值得警惕的是“补贴依赖后遗症”:某中部城市对换电车补贴3万元后,二手车商收车价瞬间提高2.8万元,政策红利被渠道截留。当“渗透率”成为政绩指标,部分地方政府甚至要求出租车公司强制更换电车,扭曲了市场真实需求。

魏建军力推的“泛内燃机战略”,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既要油车利润,又要电车估值”的骑墙策略,让长城陷入两难:2024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但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仅41%,比比亚迪DM 5.0低4个百分点。这种“全都要”的代价清晰可见:长城新能源单车研发成本比专注纯电的新势力高30%,但智能化体验却未形成代际差。

行业陷入“全都要”的焦虑:既要纯电销量,又要混动利润,还要氢能故事。长城Hi4技术投入200亿,热效率却比比亚迪DM5.0低4个百分点;某新势力同时研发固态电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结果现金流断裂。魏建军断言:“没有聚焦的技术投入,都是给资本市场编故事!”

“在东南亚卖一辆坦克300的利润,不如国内卖三辆哈弗H6”——戳破出海神话。

尽管2024年长城海外销量增长43%,但均价仅1.8万美元,比国内低26%。在欧盟反补贴调查压力下,部分车企甚至出现“出口转内销”的怪象:将国内滞销车型贴牌出口至中亚,再以“平行进口车”身份回流,利用价差套利。这种“伪全球化”,暴露了中国新能源车“大而不强”的致命伤。

3、

魏建军呼吁的“全行业审计”,实为刮骨疗毒的猛药。建立动态续航认证、强制智驾责任险、穿透式财报核查,方能终结“数据游戏”。深圳已试点“动态续航认证”,要求车企公布不同温区、速度下的真实里程,或成全国范本。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量产、比亚迪钠离子电池装车,证明硬核创新才是出路。华为与赛力斯的“联合研发”模式,将车企角色从“集成商”转为“技术合伙人”,研发效率提升40%,专利质量指数提高32%。长城若能将固态电池投入与V8引擎的硬核技术结合,或可重构竞争力。

特斯拉的启示在于:将电池健康度、软件迭代次数纳入二手车评估体系,使Model 三五年残值率比竞品高18%。反观国产车,仍需补上“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必修课。魏建军坚持“单车利润1.03万元”的底线,用80.73%的净利润增长证明:敬畏产业规律者,终将穿越周期。

当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量产、比亚迪钠离子电池装车时,长城的选择颇具象征意义:投入50亿元研发固态电池,却在2025年车展主推V8燃油引擎。这种“新旧撕裂”,恰是中国汽车业的缩影。

新能源车市场的高增长,实为政策与资本共同吹大的泡沫。2024年欧盟反补贴调查显示,中国电动车企出口利润中30%依赖退税;国内某中部城市对换电车补贴3万元,结果二手车商收车价瞬间提高2.8万元,政策红利被渠道截留。当补贴退坡、碳积分交易遇冷,裸泳者纷纷现形:2024年产能利用率不足50%,工厂闲置成“僵尸”。

这种撕裂,恰是中国汽车业的隐喻——当资本泡沫破裂,唯有技术沉淀者能浴火重生。

魏建军的“危言”,实为行业的“清醒剂”。他拒绝加入价格战,坚持将单车净利润提升至1.03万元,用80.73%的利润增长证明:真正的竞争力不在营销话术里,而在对造车本质的敬畏中。

魏建军的话就像日夜长明的“危机警示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提醒所有人:在新能源的马拉松赛道上,真实的痛点远比虚假的繁荣更有价值。

“造车是马拉松,行稳才能致远。”这场觉醒,或许正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转折点。当泡沫散去,那些尊重产业规律、坚守技术初心的企业,终将在全球价值链中赢得尊严。

相关连接:魏建军危言摘要

以下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些最新言论以及对电车问题的揭露:

过度营销问题 :魏建军曾尖锐指出汽车行业存在三大乱象,一是过度渲染普通技术,将基础功能包装为 “黑科技”;二是口号式营销,如使用 “吊打”“遥遥领先” 等夸张词汇;三是照本宣科念 PPT。他批评这种 “以友商为中心” 的传播方式,导致用户对驾乘体验、使用成本等核心需求愈发模糊。

价格战与质量隐患 :魏建军认为当前汽车市场存在无底线降价和质量失控的乱象。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在产品性能、配置及用料上 “偷工减料”,甚至在汽车安全、寿命和可靠性上存在问题,如一些产品价格在几年内大幅下降,却无法保证质量。他还提到有的主机厂拖欠供应商货款近一年,影响供应商生存,进而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资本裹挟问题 :魏建军表示电动车的健康发展不能过度被资本裹挟,任何商业都需要有利润、赚钱以及造血持续投入才能得到发展。他指出有些主机厂在追求市值和抬高股价上下的功夫太大,而忽视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甚至呼吁长城愿意拿出钱来,对汽车各个主机厂进行全面审计。

商业闭环问题 :他认为现在纯电车亏损都特别严重,根本就形成不了一个商业闭环。目前资本该赚的钱已经赚走了,甚至一些老股已经卖掉了,只剩下游的产业,今后的发展中国家还在赔着钱卖车。

产业安全问题 :魏建军警告称中国汽车产业的 “恒大” 已经出现,只不过还没爆发而已。如果这种亏损卖车、过度资本化等不良现象持续下去,中国的汽车工业的产业安全会遭到严重威胁,可能会浪费国家几十年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心血。

技术与市场适配问题 :他提到中国电车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只有产业链优势,并且国产车质量仍逊于日系车。此外,魏建军还指出纯电动汽车不适合全球所有市场,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电力工业都足够发达,所以燃油车、混动车、插混类和纯电动汽车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依然是有必要的,汽车强国需要为全球所有市场提供出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市场需要全动力解决方案。

新能源补贴问题 :魏建军认为新能源补贴应服务于行业健康发展,该退出的就应该退出,这样才能体现 “求是” 的内核和主体。

海外市场竞争问题 :在海外市场,中国车企的不规范行为也受到了魏建军的批评。例如,15 万块钱的车,半年后就卖 10 万,这种频繁降价行为让消费者刚买车就面临大幅贬值,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声誉和发展。